据观察者网的说法,2024年夏季,解放军搞了一场中美海战兵棋推演,地点选在南海深水区。整个规则相当苛刻,意思就是假定战斗发生在离中国大陆那嘎达很远的地方,把岸基航空兵、反舰导弹这些老本营的支援力量都踢出去,舰队只能单打独斗。这种局面说白了就挺难扛,更靠近所谓“最糟糕的状况”。
中方这边出动的阵容可是辽宁舰、山东舰还有福建舰这仨航母,凑成一支航母编队。尤其是福建舰,这家伙可是中国目前最新潮的电磁弹射航母,这次算是“赶鸭子上架”提前拉出来实战体验。跟辽宁舰和山东舰那种滑跃起飞方式比起来,福建舰这电磁弹射本来是提升制空权的一把好牌。偏偏在这次推演里,这“高科技”反倒成了它的短板。
美方那边阵容可不简单,除了两艘尼米兹级加上一艘福特级航母,还“虚拟”得添了三艘还没正式列装的“伯克III型”驱逐舰。这三艘船装备了厉害的相控阵雷达和防空系统,美军舰队的防空反导水平一下子全提上去了。现实里美军现在其实也就一艘“伯克III”,可解放军自己都给对手“加buff”,这也算是“给足面子”了。
推演里,福建舰被美方盯上成了重点攻击对象。多轮反舰导弹和空中轰炸压下来,偏偏“手气不佳”,骰子点数总是低,再加上损害控制表现一般,最后直接被判定失去了战斗力。更棘手的是,福建舰全靠电磁弹射起飞,一旦断电,甲板上的舰载机哪儿都飞不了,结果就是全员陪着大船一起沉到海里。推演中特别单拎出来,说这是个“要命的隐患”。
不少朋友一看到福建舰被击沉的推演,头一个反应就是吃惊、还带点担心,甚至觉得这是不是故意“唱衰咱们”。可是真要明白兵棋推演到底图啥,这些担心其实没必要。
其实,这事儿并不是说“福建舰斗不过美军”啥的,大家可别想简单了。这是一次基于“最坏打算”的训练。兵棋推演嘛,讲白了就是在可控的情况下,用各种假设、极端场景来走一遍,把战场上可能碰到的短板和问题提前揪出来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体检,发现了隐患不等于真生病,而是得赶紧找法子解决。
这回福建舰“翻车”主要还是因为“电磁弹射+电力中枢”这一组合。要是哪天动力一瘫痪,整艘大船直接没电,啥操作都没了,舰上的飞机也跟着遭殃。反倒是辽宁舰和山东舰,这两艘技术上看着没那么新潮,可靠着滑跃起飞那一套,万一船快不行了,还能赶紧把一部分战机送出去,起码能把点家底保住。这其实就冒出来个现实难题——今后航母的电力系统该咋保障冗余,安全机制和容错设计是不是得再琢磨琢磨?
再看看美国那边开了挂之后的实际战力表现。现实当中,美国眼下只有一艘伯克III型上岗,远远没到大规模实战能用的地步。不过这次推演直接塞进去3艘,等于是提前模拟了“美军舰队全员集合”的强悍阵容。这种设定虽然明显偏向美方,可带来的好处很直接,把中国航母编队一下子扔进了近乎没法赢的超级难度场面,等于给战术和方案降了个最严苛的压测。如果连这种硬仗都能有眉有眼地应付,那到时候真遇上啥情况,咱心理上也就踏实多了。
福建舰的技术确实让中国航母实现了一大步,像电磁弹射、全通甲板还有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,这些都意味着中国海军玩航母这事儿眼下真算跻身世界一流了。可话说回来,再先进的装备出来,肯定都会冒出点“新麻烦”。福建舰其实并不是说设计哪里搞砸了,主要还是这些新鲜玩意能不能在实打实的狠茬子场面下顶得住,还没真碰到那种极限工况考验。
这次推演最让我有感触的,其实就是提醒咱们,“先进”不等于啥毛病都没有,特别打起仗来,最棘手的不是装备差点意思,而是你一直以为它靠谱,真到要命的时候突然撂挑子。
就拿电磁弹射来说,确实优点一大堆,可对电力的依赖是硬伤,要是船体被打了或者动力系统出点岔子,整个弹射装置就歇菜了。像传统的蒸汽弹射或者滑跃甲板的航母,这种麻烦倒还不怎么突出。还有舰载机如果全军覆没,不光是战斗力没得说,连战略方面的资源也是直接损耗得厉害。
还有,兵棋推演里专门点出来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事儿:中美两边舰载机数量压根儿不在一个级别。美军那仨航母再加俩两栖攻击舰,能弄出来将近200架舰载机;中国这边仨航母全拉满,也就一百架能上天。这一点把话说透了,咱们海军以后的事不光得埋头搞航母,舰载机这块也得加把劲儿,不能光盯着大船。
总结来看,这回兵棋推演不光是走个过场,更像给大家上了一堂“战略认知课”。福建舰遭到“集火”被击沉,不等于说中国航母真没法打,而是给咱敲了个警钟,得用更清醒的脑子看清自家的差距。真到打仗那天,没有第二次机会,眼下看上去“有点悲观”的结局,反倒是最靠谱的安全提醒。
解放军在推演时之所以会主动让“对手”提升难度,就是想趁早暴露短板、补上漏洞,免得真刀真枪上阵的时候吃更大的亏。打仗可不是玩牌,这兵棋推演也不是过家家。啥叫靠谱的军队?不是怕推演里输一回,而是怕盲目自信,光自己美。不如先在模拟里吃点亏,将来福建舰在真战场上说不定就能多挺一会儿,抓住转机。摆正心态,把“敌人”当高手,这才是让人信得过的底气。
蚂蚁配资-股票配资技巧-什么是配资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