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样都是起义军,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普遍对李自成有较为正面的评价,而对张献忠则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他为“杀人如麻”的恶魔呢?张献忠到底做了什么,让后世对他如此恶评如潮?
张献忠出生于明末陕西,家境尚算富裕。他年轻时曾受过一段书教,后来进入军队,并且担任过捕快。然而,由于张献忠性格豪爽、粗俗,他在捕快期间因为一些不当行为被停职。失业后的张献忠没有选择回家,他又参军,但因犯规而面临处决。所幸,他的队长看他面貌特殊,向上级求情,最终决定将他重打一百大板,除名出军,免去死刑。受罚后,张献忠成了无业游民,生活陷入困顿。
明末,陕西等地接连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,干旱、虫灾导致粮食严重短缺,百姓困苦不堪。封建压迫依然没有放过这些贫苦百姓,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开始选择反抗。张献忠的起义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爆发的。事实上,在张献忠起义之前,陕西一带已有多次农民起义,而这些起义逐渐汇聚成势力,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反抗力量。
展开剩余79%由于张献忠出生贫寒,又因为早年的种种过失受到排挤,内心积压了大量对社会现状与朝廷的不满。正是这样的积怨,使得他在家乡组织了大规模的起义。张献忠因身材高大、面部稍显黝黑,起初军中戏称他为“黄虎”。他曾有一定的读书经历,并且曾担任过兵员,迅速展现出出色的军事素养与指挥能力,迅速发展起自己的起义队伍,规模也不断扩大。
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,张献忠的军事才能在多次战斗中展露无遗。1641年初,他带领起义军成功攻占了明朝的军事重镇襄阳。他利用明军在湖北兵力空虚的机会,轻松拿下襄阳,随后继续向东挺进,攻占其他城市。随着张献忠政权的扩展,1644年冬天,他在成都宣告建立“大西”政权。可惜的是,这个政权刚刚建立,张献忠却开始逐步陷入暴虐与疯狂。
虽然战争中死亡是难以避免的事情,但张献忠的暴行却远远超出了常理。他在攻占城市时,通常要求城内百姓交出所有的财物,若不交纳,便会遭遇残酷的酷刑。张献忠甚至声称这些百姓不交银两就是不给他面子,而他认为自己正在“解救”百姓于苦难,然而他的行径反而将百姓推向了更深的灾难。
不仅如此,张献忠在占领城市后,往往会下令大规模屠杀,无论是士兵、平民还是官员,几乎无一幸免。他的军队以酷刑和暴行著称,常有肢解、烹煮等极其残忍的手段。一次,张献忠突患重病,痛苦不堪,于是他向上天祈求,如果康复便献上“朝天蜡烛”以示感谢。当大夫治愈了他的病,张献忠并未感谢大夫,而是认为这是上天回应了他的祈愿。于是,他便用极为恶劣的方式实现自己所谓的承诺——他将女人的脚割下,祭天以表达谢意。
更让人发指的是,张献忠还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,暴行的程度令人发指。历史上有传言称他曾立下“七杀碑”,碑文上写着:“天生万物以养人,人无一善以报天,杀杀杀杀杀杀杀。”虽然这一说法在历史上有争议,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暴虐无情的心理。
张献忠到了蜀地后,不仅继续肆意屠杀,当地的百姓几乎成为他取乐的工具。为了维持自己不断扩张的军队,张献忠甚至将被俘的妇女当作食物,用煮沸的锅将她们煮熟,以此来满足自己对暴力和血腥的渴求。
然而,随着百姓的流失和生产力的急剧下降,张献忠的军队很快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。为了应急,他竟然想到一个更加恶心的办法——养女人作为食物,将她们煮沸来填饱军队的肚子。人性完全泯灭,暴行无所不及。
在这期间,清军和南明小朝廷联合进攻,张献忠的军队遭遇重大挫败。在彭山遭遇了致命的伏击,损失惨重,军力几近消耗殆尽。眼见大势已去,张献忠决定将自己搜刮来的大量财富、金银珠宝、文物以及军需物资沉入江中。他甚至在江边做了标记,希望未来能够捞回这些财物,继续过奢华生活。
最终,在叛徒的告密下,张献忠被清军识破并射杀,享年仅四十岁。张献忠的死标志着他作为一名历史人物的彻底覆灭。清军将他的首级展于成都,宣告了张献忠的死讯。而他残余的部队在清军的围剿下,辗转于西南各地,虽然顽强抵抗,但最终还是在康熙时期被彻底消灭。
张献忠从一名农民起义领袖到成为变态杀人魔,他的转变与自身性格、社会局势密切相关。无论如何,他的暴行已经偏离了起义最初的目的,成为了历史的污点,注定无法实现其理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蚂蚁配资-股票配资技巧-什么是配资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