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长文创作激励计划#
以古为师,悉心交流!敬请关注收藏“大成国学堂”!(上续)
三真挚陈情,以子相托的古人情谊
在阅读作品之时,应以读题作为起始之端,进而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立场以及情感基调。作者因何而写作,以何种姿态投身于写作之中,这便决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观念、情感以及语境。
图片
绝情是由绝交衍生出来的,绝交实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,即断绝情谊与往来;绝情则是人的品性的展现,意味着不讲情义,不顾人情。倘若依照通行文章题名所给予的指引,“绝交” 仿若指示之牌。依此思路前行,首先会构建起一种对话的情境,嵇康与山涛之间的对话必然是剑拔弩张、怒目而视的;其次会剖析绝交的原因;接着再对绝交的情理进行分析。像这样的分析,难免会对文本内容产生一些困惑。所以每每引用《与吕长悌绝交书》中 “绝交不出丑言”,意在表明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并未用恶言去伤害对方。然而难以解释的是,尽管 “绝交不出丑言”,但在《与吕长悌绝交书》里却有着 “何意足下苞藏祸心耶” 这样言辞极为沉重的话语。
现今可以转换一种思路来进行分析,不是 “绝交”,而是 “陈情” 以拒绝山涛举荐他为官之事。作者是就事论事,读者也应当如此行事。文章陈述写作的缘由是 “间闻足下迁,惕然不喜,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,引尸祝以自助,手荐鸾刀,漫之膻腥”,也是就事而论。这里讲得非常清楚,并无绝交之意,只是陈情罢了,正如文中所说 “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”,仅此而已。应当注意的是,无论言辞多么锐利,用词多么激烈,都没有改变文章的本质。
图片
当然,这样的陈情是饱含着嵇康独特个性的。其一,清晰明了而毫不含糊。如 “故君子百行,殊途而同致,循性而动,各附所安。故有处朝廷而不出,入山林而不返之论”。明确提出士人的 “出” 与 “处” 乃是 “各附所安” 的。其二,坦率直白而毫不掩饰。如:“吾不如嗣宗之资,而有慢弛之阙;又不识人情,暗于机宜;无万石之慎,而有好尽之累。久与事接,疵衅日兴,虽欲无患,其可得乎?” 直言自身的短处。其三,畅快淋漓而毫不生硬。“有必不堪者七,甚不可者二。” 叙述详尽,酣畅至极。“古人云:'性有所不堪,真不可强。’今足下幸而不为莞尔之臣,又不贰其行,而遇知己,所以敢尽辞也。” 这般言辞,实在是畅快而自然。
正如《文心雕龙・知音》中所说:“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,观文者披文以入情,沿波讨源,虽幽必显。” 阅读作品时,我们应深入探究作者的情感,方能真正理解其内涵。嵇康在文中的陈情,正是其坚守自我的体现。
图片
需要留意的是,鉴于他与山涛之间的特殊关系,嵇康的书信在表达上呈现出如下两个显著特点:其一为言辞夸张。如 “性复疏懒,筋驽肉缓,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,不大闷痒,不能沐也。每常小便而忍不起,令胞中略转乃起耳”,如此所述,想必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。其二为任性而为。这乃是山涛过度纵容所导致的。更为甚者如 “不可自见好章甫,强越人以文冕也;己嗜臭腐,养鸳雏以死鼠也”。
李贽在《焚书》中针对嵇康此信发表看法:“此书若出于相知者代康而作之辞则可;若康自为此词,恐无此理。涛之举康,盖所谓真相知者;而康之才亦实与所举相匹配。康言己之情性不堪为官,为官必致祸,此诚然;然谓涛不知己而蓄意贻祸,则非也。以己为鸳雏,以涛为死鼠,亦非也。以举我者为不相知,而径直与之绝,又以己为实不爱官,以涛为爱官者,尊己卑人,殊为不合情理,尤为不当也。呜呼!似康之天才,稍加修养,抑又何当也,岂肯沿袭前人之口吻,作不合情理之遁词乎?” 李贽从二人关系与举荐之事等方面批判嵇康。所谓的竹林七贤,以山涛、阮籍、嵇康为重,而山涛担当起了引导与组织的关键角色。
图片
史书记载,山涛早年孤身独居且贫困,然而少有器量,卓越不凡。而山巨源与嵇康友谊始终,《世说新语》有云:“山公与嵇阮一面,契合如金兰。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寻常之交。问公,公曰:'我当年可为之友者,惟此二生耳。’” 嵇康临终之时,将子女托付给山涛,《晋书》记载:“康后因事获罪,临刑前,对儿子绍说:'巨源在,汝不孤矣。’” 嵇康言辞偏激,恰是因为山涛的宽容,此亦为二人情谊的明证。
综上所述,若将《与山巨源书》当作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来解读,实在不符合嵇康的本意,对于理解山巨源的品性也有失公允。实际上,嵇康创作此文并非真心想要绝交,而是一时激愤之下的赌气、表明志向之作。倘若决意绝交,大可如《与吕长悌绝交书》那般简短即可。如此长篇大论反倒显示出嵇康对山巨源的信赖,正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。
图片
正如《庄子・大宗师》所言:“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。” 嵇康与山涛的情谊,正是这般心有灵犀、相互理解。又如《论语・学而》所讲:“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” 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包容,为后人树立了典范。
四赵孟頫书法与嵇康文的共振,感人至深
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孟頫书法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绿绢本,乃延祐六年(1319 年)之作,彼时赵孟頫六十六岁,距其离世尚有三年。通卷字势一气呵成,清劲圆润,每一点每一画皆沉着精到,仿若刻入缣素之中,正值其年高艺精之时。且其书法笔法严谨,体势繁密,能给人以规矩之范,最适宜学书者临摹行草之用。赵孟頫此作起始为行书,渐次转为行草相间,使人可感作者情绪之起伏。作品字体遒劲而秀逸,结体严整、笔法圆熟,实乃赵氏之传世名作。
图片
《行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卷》主要融合了行书、草书以及楷书和章草的风格进行创作。此作系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晚年所书,彰显出其深厚的书法造诣以及对不同书体的熟练驾驭。作品中,赵孟頫的笔法秾纤之间蕴含古意,楷、行、草、章草相互交织,营造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。转折之处略带方硬之态,流露出苍老古拙的韵味,为赵氏晚年之佳作。同时,亦体现出赵氏晚年书法纵放跌宕之特点,与赵书常见的雍容气度有所不同,尽显纵放不羁之态,或许是《绝交书》本身所蕴含的愤激不平感染了书者的情绪所致。
赵孟頫爱妻管道昇于当年故去,他亦辞官归乡,做起了隐士。压抑许久不敢言之事,终于能够在此作中表露。此作内容为三国时期嵇康致山涛的一封书信,信中嵇康表明自己崇奉老庄,喜爱闲云野鹤般的生活,对山涛所荐官职嗤之以鼻,并因此与之绝交。现实中的赵孟頫并无嵇康之魄力,然而其 “退休” 之后,多次书写此作,一方面是忏悔早年接受征召为官,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己终得解脱。这件 “忏悔书” 写于赵孟頫暮年,对于古人笔法,他早已运用自如、化为己有,精熟的用笔与遒美之韵味,皆令这幅字越品越妙。
相较《兰亭序》,此作起笔更为细腻简约,从捺画、弯钩处能够看出对王羲之内擫体势有所缓和,令行笔更为平正端庄。“高”“然”“照” 三字,笔画牵丝引带,以圆笔为主,绞转之中尽显灵巧妍美之态。提按分明、一波三折的处理随处可见,用墨自然挥洒,形成枯润交替之妙。结字相较 “兰亭”,更为浑实宽博,上下连绵,行气连贯,毫无迟滞之感。此作乃赵体行书的扛鼎之作,笔法丰富精准,用笔、用墨和结字皆体现出刚柔相济之美,将字 “写活” 了,而这恰是学行书者所较为欠缺之处。
正如孙过庭《书谱》所云:“同自然之妙有,非力运之能成。” 赵孟頫此作之妙,源于自然天成与深厚功力的融合。又如苏轼《论书》所言:“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阙一,不为成书也。” 此作神完气足,骨肉停匀,血润墨畅,堪称书法艺术之珍品。
(鸣谢戴伟华先生文!完结)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我们将《赵孟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赵孟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蚂蚁配资-股票配资技巧-什么是配资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